李端诗集(3),李端的诗词在线阅读。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游童苏合带,倡女蒲葵扇。

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

褰裳踏露草,理鬓回花面。

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

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

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闲。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与苗员外山行 唐代 李端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送从叔赴洪州 唐代 李端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

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入谷访君来,秋泉已堪涉。

林间人独坐,月下山相接。

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

故交一不见,素发何稠叠。

赠薛戴 唐代 李端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

欹枕鸿雁高,闭关花药盛。

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

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

旧业历胡尘,荒原少四邻。

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

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

今呈胸臆事,当为泪沾巾。

病后游青龙寺 唐代 李端

病来形貌秽,斋沐入东林。

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

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

慈恩寺怀旧 唐代 李端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全真,郄公况重臣。

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

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瘦马行 唐代 李端

城傍牧马驱未过,一马徘徊起还卧。

眼中有泪皮有疮,骨毛焦瘦令人伤。

朝朝放在儿童手,谁觉举头看故乡。

往时汉地相驰逐,如雨如风过平陆。

岂意今朝驱不前,蚊蚋满身泥上腹。

路人识是名马儿,畴昔三军不得骑。

玉勒金鞍既已远,追奔获兽有谁知。

终身枥上食君草,遂与驽骀一时老。

倘借长鸣陇上风,犹期一战安西道。

鲜于少府宅看花 唐代 李端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

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

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

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

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

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

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

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

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花时苟未赏,老至谁能止。

上客屡移床,幽僧劳凭几。

初合虽薄劣,却得陪君子。

敢问贤主人,何如种桃李。

古诗屋Copyright © 2024 https://gs5.cc